吃火鍋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,食物放入煮沸的鍋中,會發出“咕咚、咕咚”的聲音,因而最早得名為“古董鍋”。有記載早在商周時期,類似于火鍋這樣的烹飪方式就已經出現了。當時使用的器皿是一種名為“溫鼎”的青銅小鼎,上端用來在盛放食材,而小鼎的下端有一個金屬盆,用來盛放炭火,這就是古代火鍋的雛形。
在西漢海昏侯大墓中,出土過一個火鍋形狀的三足青銅器,器具上端的容器呈肚大口小,下端則連接著一個炭盆,上下兩端并沒有聯通,而且有被使用的痕跡,鍋中甚至還有板栗等食物的殘渣。而且這時已經出現了三宮格和五宮格的火鍋器具,可謂是現在九宮格火鍋的鼻祖了。
在長達2000年的歷史中,古人吃火鍋的形式始終是一股腦地將食材放入鍋中煮,而缺少了吃火鍋的特有動作——涮。直到南宋末年,林洪在《山家清供》中才有提到涮火鍋的吃法,到現在也就不到1000年。到了明清,火鍋在各個不同的地區,逐漸演變為不同的地方特色,如四川的麻辣香鍋、老北京的涮羊肉等。
最愛吃火鍋的皇帝-乾隆
清代的乾隆皇帝,可謂是火鍋的忠實愛好者。 根據史料記載,公元1779年八月十六日到九月十六日,在這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,乾隆皇帝光吃火鍋就吃了66次,如果按1個月30天計算的話,一天至少要吃兩頓火鍋,而且這一個月內,有兩天或者三天是早、中、晚三頓連著吃,這樣才能在一個月內吃夠66頓火鍋。而在“乾隆五十四年”,也就是1789年,一年期間乾隆皇帝大約吃了200多頓火鍋,這樣的吃法,一般人還真是承受不來。
乾隆皇帝在歷史上有名的高壽皇帝, 這樣鐘愛吃火鍋,對身體健康是否有影響呢?其實,乾隆皇帝所吃的火鍋,與現在所流行的火鍋的式樣與食材,都略微有所不同。
乾隆吃火鍋幾乎每天都不重樣,全羊火鍋、野味火鍋、燕窩鍋等,都是用名貴的食材和滋養藥材作為火鍋的涮品,而且御膳房也會根據不同的季節,來調整火鍋的食材和口味,這樣看來,乾隆皇帝頻繁地吃火鍋不僅不會影響健康,還有益于身體,活了89歲,也是我國最高壽的皇帝。
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乾隆皇帝自己獨享這美味的火鍋還不過癮,他繼承了他祖父康熙舉辦千叟宴的愛好,不過乾隆皇帝在康熙皇帝千叟宴的基礎上,進行了改良,將5000多名老人聚集在一起,上了1500余個火鍋,這就是有名的千叟宴。這次的火鍋盛宴,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出名、最奢華的一次宴席了。
在清朝歷史上,除了乾隆皇帝十分偏愛火鍋之外,慈禧也是火鍋的“忠實粉絲”,每到冬季寒冷之際,慈禧的餐桌上必定會出現火鍋。慈禧為還發明了菊花火鍋,用肉湯做鍋底,煮沸后加入生魚片、生雞肉片等,燜煮片刻后,加入一些經過特別處理過的金菊花的花瓣,涮出來的食材帶有菊花特有的清香,又是一個會吃的主。